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都市周遭農地貴,如果離開市區10公里以上,價格會降許多,你不妨考慮趁農地便宜,買一塊來耕作,享受有機或是無毒作物環境,享受收成。
一名55歲就退休的教師,家人出資122萬,8年前買鹽埔一塊一分半的蓮霧園,從此不再採果,任由它長大長高,成為鳥類家園,地面落葉不處理,任由堆積,土地一踩鬆軟濕潤。這樣的土地,據主人說:「種蔬菜,芭蕉,枇杷,土芭樂,星蘋果,鳳梨,木瓜太好吃了。曾經種植山藥,土地肥沃,一次採收達55公斤,兩人合力才能抬上車。」
有土地,好的壤土足以分享親友,市區家裡陽台花園的土壤,都來自田。家的果皮或是能夠腐爛的,全數帶去田掩埋,半年成為 肥料。至於萬丹一些牧場牛糞,提供民眾免費搬運,偶而主人開車去運15大包回來,改善田的養分。
蔬菜蟲咬就任它咬,絕對不用農藥。甘薯葉,龍鬚菜,蕨(貴貓),日本人蔘,龍葵(黑笛)一年都有收成。
玫瑰花,蘭花黃花羊蹄甲,白仙丹,茉莉,肉桂,水梅 ,含笑,七里香,妝點布置田間,同時帶來香氣。
無獨有偶,新園一位陳先生,是退休教師的高中同學,他的三合院,種植冬瓜,廚餘也是就地掩埋,蔬果收成不錯。鄰居看他每次倒垃圾,量很少。老陳告訴他們:「垃圾減量,化為肥料也是環保。」
有土斯有財,銅臭味重。無田不成富?也未必!但是有地自己業餘來種菜,屬於一種精神享受。住在豐原一位退休溫教官 ,鄰居土地無償讓他種植各種蔬菜,有時還可以分送他高中同學。溫教官名下土地不在中部,他一樣可以找到農作實習場所,不像有些城市的「市民農場」排隊抽籤等,而且範圍窄小,不好發揮農藝。
溫教官的好人緣及本事,讓同學羨慕。 這些農事興趣愛好,可能來自幼年經驗,老年回歸田園,土地處理廚餘,確實是一種貢獻!至少減輕清潔隊的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