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血管鈣化不再是末路!冠狀動脈血管重度鈣化病變目前常被醫界視為無解的難題,台南市立醫院引進國際新式的「冠狀動脈氣球震波碎石術」( IVL)」,近1年來已幫助15位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於30多年前在成大醫院行醫,首創南部醫院心導管支架治療狹心症的台南市立醫院院長蔡良敏,發現冠狀動脈血管重度鈣化病變案例增多,使得原本單純的心臟支架手術變得困難,甚至無法進行,他與學生李政翰醫師攜手研發,於去年底引進( IVL),總算對此棘手症狀有了突破,14日發布臨床成果,有效幫助患者打通阻塞血管,恢復心臟功能與生活品質。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政翰說,治療血管鈣化,傳統心導管術會透過氣球擴張與支架植入打通血管,但若病灶處已有嚴重鈣化斑塊,宛如水管中卡滿硬石,氣球撐不開、支架也難以穩固,增加治療難度。
目前常見的鈣化處理方式如高壓氣球,以高壓撐開硬化區,但容易傷害血管,甚至造成破裂;刀片氣球,適合中度鈣化,但對深層鈣化效果有限;鑽石旋磨術,像電鑽般磨掉血管內的鈣塊,技術複雜、風險高,雖各有應用情境,但在深層或環狀鈣化病變中,仍存在風險與限制。
他指出,國際醫界剛研發成功的(IVL),自費約20萬元,運用體外碎石原理,透過專屬氣球釋放低能量震波,溫和震碎血管內表層與深層的硬化鈣化斑塊,再行擴張與支架植入。該技術操作簡便、安全性高,可有效處理複雜鈣化病灶,並降低血管破裂風險、縮短手術時間,是目前心臟介入治療的大突破。
78歲林先生因長期洗腎,近月反覆出現胸悶胸痛,經心導管檢查發現左前降支出現重度鈣化阻塞。先後嘗試高壓氣球、刀片氣球與鑽石旋磨術皆無法擴張血管,最終由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李政翰醫師評估後,使用冠狀動脈氣球震波碎石術處理。手術不到一小時即順利完成,術後血流恢復正常,林先生於隔日即出院返家。
李政翰強調,這項技術的引進,為處理困難鈣化病灶帶來新契機。未來若患者條件適合、經濟狀況允許,提前使用震波碎石術,有望提升手術成功率、降低風險並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造福更多心臟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