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專題
東沙外環礁,今年發現棘冠海星密集分佈長度約1350公尺,已經由深處吃到水深7-8公尺,正往健康珊瑚淺區移動中。114年3月底到昨天4月28日為止,在潛水志工合作下共注射移除約34000隻棘冠海星。有幾位潛水志工看到這麼多棘冠海星,工作量大,人手不足,仍然自願繼續多留1-2週,令人感動!
東沙環礁有美麗的珊瑚礁,如今卻面臨棘冠海星大爆發、生態崩毀的危機。去年七月,台灣珊瑚礁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曾前往東沙環礁,發現西南處的棘冠海星密度高達 1232.9 隻/公頃,已經出現大爆發現象,嚴重區域的珊瑚死亡率甚至高達九成。
為此,鄭明修呼籲,政府機關應緊急採取必要措施,社會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以免對珊瑚和其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傷害。
棘冠海星密度驚人, 棘冠海星大爆發,將對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傷害。去年6 月 6 日至 12 日期間,他與研究團隊偕同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前往東沙環礁執行棘冠海星清除作業,經過五位潛水員、七次潛水後,共毒殺 1237 隻、手動移除 603 隻,合計清除 1840 隻。目前大爆發原因不明,全球的海洋研究科學家都想知道答案。
鄭明修表示,雖然棘冠海星是珊瑚礁上的固有棲息者,不過在健康的珊瑚礁海域,通常以非常低的密度出現。珊瑚礁生態系可負擔的棘冠海星密度為 15~30 隻/公頃,即每次潛水 20 分鐘,正常情況是發現兩隻棘冠海星。然而東沙環礁西南熱區的棘冠海星平均密度高達 1232.9 隻/公頃,已經出現大爆發現象。緊急採取必要措施,保護珊瑚和其生態系統是鄭明修研究員正全力以赴的海洋保育,環境保護工作。
圖:清除有害海星 志工自動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