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癌症的早期診斷對於提高治療成功率至關重要,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化學系師生團隊近期成功開發出「金奈米粒子包覆脂質體技術」,提供突破性的癌症檢測技術與治療方法,不需要任何螢光染劑,只用雷射光就能讓癌細胞「發聲」,藉由放大特定訊號的拉曼光譜技術,即可靈敏地偵測癌細胞是否存在,即使只有極少量癌細胞也逃不過。
葉晨聖講座教授帶領團隊的這項技術還能進一步讓癌細胞「斷電」失去平衡、走向死亡。在肝癌細胞實驗中,已成功消滅超過 9 成的癌細胞,展現驚人的治療潛力,團隊正與國內生技公司合作,推動技術產品化。
葉晨聖表示,此創新研發的「電子驅動癌細胞凋亡與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成果,已在近期分別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及自然期刊系列中,目前也正在申請美國與台灣的專利,同時與國內的偉喬生醫合作開發檢測產品,因為相較之下,檢測產品的開發門檻較低、上市速度較快。團隊正與成大醫院胸腔內科林建中醫師的團隊研發吸入型的肺癌治療藥物。
葉晨聖表示,目前常見的癌症檢測方式,如抽血驗抗體、注射顯影劑或葡萄糖同位素以儀器觀察,雖然廣泛使用,但在癌症初期的精準度仍不夠高;而近年利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技術,可以將極微弱的訊號增強,觸發出這項全新的癌症檢測技術。
他指出,團隊以希瓦氏菌(MR-1)衍生的電活性脂質體膜(ELM)包覆在金奈米粒子表面,這些脂質體能夠讓癌細胞主動將電子傳遞到金奈米,受到雷射光激發後,這些電子會引發電漿共振效應,顯著提升訊號的強度,而偵測到癌細胞,甚至可以偵測到微量到只有5個癌細胞,且突破傳統在癌細胞上加螢光染劑,只要癌細胞靠近金奈米粒子,就會產生電子流入金奈米粒子明顯高於正常細胞,導致訊號大幅增強,使得癌細胞與正常細胞輕易區分。
實驗中肝癌細胞死亡率高達 9 成,乳癌也有 8 成以上,另外團隊更進一步進行大型動物犬隻腫瘤治療,結果呈現在治療 3 周後可看到大量腫瘤癌細胞凋亡,且 3 周療程中,犬隻食慾正常、沒有出現明顯發炎或不適反應,不像傳統化療常會損害正常細胞。
團隊目前已與偉喬生醫合作簽署保密協議,著手進行產品化規劃,將提供一種即時、無標記、高靈敏度的癌症檢測新技術,未來有望應用於癌症診斷、生物感測與醫療影像分析領域,推動個人化醫療的發展,同時若能結合可「切斷細胞電源」的治療策略,將為癌症治療帶來革命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