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屏東市一家棺木店,招牌看板來個「同體心」,讓人費解。同樣的身體?還是共同體會?
同情,同理,同甘共苦,同濟都可以查到資料,同體?同樣的體統?不同的身體?弄了半天才知道,我活著的身體,能夠尊重死去的遺體。好一個棺木店,喪葬業者創造的名詞。
一般來說,會以「遺體」這一詞於尊重死者人格的場合來稱呼屍體。在台灣,某些宗教人士與多數媒體亦將遺體稱作大體、大體師或大體老師,然而大體一詞是由「大體解剖學(Gross anatomy)」一詞而來的簡稱。
這個「大體」是英文Gross的翻譯,代表「巨觀的」、「總成的」,此命名意為:總括處理肉眼可看見的器官組織的解剖學,是與「微觀解剖學」、「神經解剖學」等作為相對的學問,就跟中文裡說「大體而言」的「大體」,是同一個意思。
中文裡對屍體的尊稱就只有「遺體」、「遺骸」。上述將「遺體」稱作「大體」,把「屍皮」稱為「大體皮膚」乃為誤用。而「屍體」用於醫學、刑事案件偵查等領域。在地質學和生態學中,通常使用「遺體」一詞,如「生物遺體」、「動物遺體」、「植物遺體」等。
屍體會發生一系列屍體現象,是刑事案件偵查時推測死亡時間的參考依據。
古代記載 在古籍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物異》還有《尚書故實》、《南村輟耕錄·卷十四》中,「人臘」是指乾枯的人的屍體。
民國七十七年,一位記者在墾丁教師會館附近海灘遇上德國來的工程師女眷,平常日人少,她在海灘日光浴,不在意遠處少數人眼光,記者經過同意,側面拍照,報導海灘美麗風景線。他朋友謝、陸兩位教師,興沖沖假日前往同樣海域,想欣賞美女。不料當天海邊一群人,走近一看溺水者白布蓋著。這兩位教師回去告訴記者:「你看到裸體,我們只能看到屍體。」這也是「同體心」的另類解釋吧!